长春市民政局
当前位置:首页>>专题专栏>>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专栏>>经验成果
绿园区积极作为 探索创新 扎实推进救急难工作开展
长春民政网 www.ccmz.gov.cn 日 期:2017/08/02 13:18:00 来源:长春市民政局

  绿园区地处吉林省长春市西部,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,总人口60万,现有城乡低保、五保等特困对象3995户6191人。民政部先后两次到该区指导工作,对贯彻落实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》,特别是做好“救急难”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。在部领导及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,全体工作人员转变理念、优化服务、创新方式,努力让突遇不测、因病因灾陷入生活困难的群众“求助有门、受助及时、施助公平、获助满意”。

  一、建立工作体系,夯实急难救助工作基础

  区委、区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》,把“救急难”工作摆在保障民生的核心地位。一是强化政策支撑。先后制定出台了《绿园区关于开展“救急难”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、《绿园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》等10余个配套政策,明确各级、各部门的职责及具体任务,将所有遭遇突发性、紧迫性、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急难救助范围。二是强化资金保障。全区每年用于社会救助资金近5000万元。其中,财政列支临时救助资金120万元,同时,整合慈善、应急等救助资金400万元,建立了500余万元的“救急难”资金,专项用于急需救助的困境家庭。三是强化经办能力。投入资金500余万元,建立标准化的区、镇(街)两级社会救助经办机构,统一规范设置“救急难”窗口。区、镇(街)配备社会救助事业编制工作人员45名,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社会救助协理员93名,实行AB岗制、首问负责制,实施“全科解答”工作模式,广泛开展代办服务,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
  二、创新管理方式,做到急难救助及时有效

  积极转变救助工作方式,从以往被动受理补救向主动发现施救转变。一是细化网格,实施主动发现。探索实施“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”制度,缩小救助服务半径,提升救助精准化水平。全区57个社区和24个村共划分312块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,3至5名网格员,建立由在职党员、离退休老干部、专业社会工作者等1200余人组成的社会救助志愿者队伍,通过走访、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急难事项,帮助困难群众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办理,实现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上报、早施救。二是拓宽渠道,实现快速响应。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相继设立了社会救助热线电话、QQ群、微信群、群众信箱等,畅通困难群众报告急难情况和申请救助的渠道。实行救助信息收集、整理、交办、处理、反馈“五步”工作法,由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对反映的急难救助问题进行分类梳理、协调督办、逐级解决,直到群众满意。去年,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依托互联网研发了“救急难”信息管理平台,初步实现了信息共享、网络联动、处置高效,特别是在救助对象需求和救助资源有效对接上发挥了很大作用。

  三、实施精准救助,确保急难救助公平公正

  实施精准救助是保障救助效果、规范救助行为的必然要求。一是健全机制,精准认定。制定出台了《绿园区城乡贫困家庭收入评估测算办法》,对急难求助事件的走访、评议、公示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,促进救助认定的科学性、准确性。二是因事而异,分段施救。突出急难救助的时效性,积极调整救助方式,在临时、应急、慈善等多个救助项目上,探索实施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“分段救助模式”,即:对紧急求助需求,在镇街设立5万元应急资金,区、镇(街)联合认定后,由镇街先行垫付实施救助;对遭遇突发事件、重大疾病无力自救的困境家庭,采取“一案一策”的方法,给予事中持续救助;对遭遇重大变故,导致巨大支出的困境家庭,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通过会商审批制度,逐级召开联席会议,采取一事一议、叠加救助等方式,给予事后救助。三是强化监管,落实责任。按照救助项目无积压、救助流程无障碍、救助监督无死角、救助事件无投诉的“四无”标准,将急难救助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。同时,针对各级管理和经办人员,专门建立跟踪问效及责任倒查机制,会同纪检、审计等部门对影响较大或带有复杂苗头性的事项进行督查、督办,做到救助及时、应救尽救。救急难工作开展以来,对591名困难群众实施救助,使用资金142.46万元,无一例违纪违规案件发生。

  四、广泛动员参与,形成急难救助强大合力

  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多方整合力量,不断提升急难救助能力。一是发挥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。在区、镇(街)成立“救急难”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由民政、教育、住建、人社等23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,有效整合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就业等救助资源,逐步形成“政府领导、民政牵头、部门配合、属地负责、社会力量参与”的“救急难”工作格局。二是发挥慈善救助的衔接作用。围绕“救急难”工作研究设计慈善救助项目,去年以来,开展了情暖万家、慈善救助、爱心圆梦、我心飞翔等救助活动,累计投入资金73.1万元,为145名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。动员、引导辖区内具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、大中型企业有序参与救急难工作,比如在鼎庆经贸有限公司,通过“企业注入、员工捐赠”的方式筹集设立爱心救助资金,为急难救助起到了有益的补充。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。制定了《绿园区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》、《绿园区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》,通过政策引领、资金奖励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救助工作,积极培育孵化以社会救助为主旨的公益、慈善、服务类社会组织70余个。全区投入70余万元资金,购买了就业技能培训、法律援助、心理健康慰藉等五类项目,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。

  五、保民生兜底线,持续开展救急难工作

  一是持续加强救急难工作的热度。做为全国的救急难工作综合试点单位,继续加强急难救助工作的政策宣传,将政策目的、救助范围、救助程序以及救助标准要求等向群众宣传好、解释好,扩大群众参与率、知晓率,使急难家庭求助有门。同时,继续强化各级救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,建立跟踪问效及责任倒查机制,增强工作队伍惠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对影响较大或带有复杂苗头性的事项进行督查、督办,做到救助及时、应救尽救。二是持续提升救急难工作的速度。通过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责任区等手段,进一步强化急难事件的主动发现及快速快速响应,为镇街拨付一定的临时性救助垫付资金,对急难型贫困家庭的申请,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,缩短审批时间,采取事前审批与事后审批相结合、分级审批与直接审批相结合的办法,最大程度地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救助。 三是持续深化救急难工作的深度。结合区情实际,及时修订、调整突发应急、慈善、临时等救助办法,使各项救助制度各有侧重,做到突发应急简便快捷、慈善救助补充衔接、临时救助兜底有效。提高救助标准,积极调整救助方式,探索实施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“分段救助模式”,对遭遇重大变故,导致巨大支出的困境家庭,通过会商审批制度,逐级召开联席会议,采取一事一议、叠加救助等方式,保障救助效果。四是持续把握救急难工作的精度。按照精准施救的要求,全面落实我区《城乡贫困家庭收入评估测算办法》,对急难求助事件的走访、评议、公示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,促进救助认定的科学性、准确性。依托长春市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,加强求助家庭的经济财产状况信息核查,杜绝暗箱操作,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。五是持续增强救急难工作的广度。探索政策优惠、购买服务等方式,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急难救助工作的机制和渠道,形成以政府救助为主导、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、广覆盖的救急难工作模式。通过为急难困境家庭购买就业技能培训、法律援助、心理健康慰藉等服务,促进困境家庭由基本生存型向适度发展性转变。

  做好“救急难”工作是困难群体的利益所向、社会救助的重点所在、民政部门的职责所系。绿园区将以此为契机,不断加大探索实践力度,为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贡献力量。

  发表部门:事业单位

  编    辑:admin_1

  责任编辑:救助局


  版权所有:长春市民政局